1. 凯发游戏 > 人体穴位查询 >

大肠俞穴
da chang shū

归经:膀胱经

取穴方法:

位于人体腰部,当第四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(二指宽)处。

【大肠俞穴的准确位置图】

大肠俞穴的准确位置图


大肠俞穴 解析:


大肠,大肠腑也。俞,输也。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
附注:大肠背俞穴。

大肠俞穴意义:大肠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。

运行规律:
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,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。

功能作用:外散大肠腑之热。


主治病症:

腹胀,泄泻,便秘,腰痛,腰腹泻、髋关节疼痛等。此穴与小肠俞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。
〖人体穴位配伍〗 配气海穴、足三里穴、支沟穴治便秘。
〖治法〗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,热则泻之。
〖生理解剖〗 在腰背筋膜,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;有第四腰动、静脉后支;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,深层为腰丛。

大肠俞穴:膀胱经(图文)

取穴方法:

位于人体腰部,当第四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(二指宽)处。大肠俞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:

大肠俞穴:膀胱经(图文)

下一页 真人示范 图解如何找准大肠俞穴

如何找准穴位–大肠俞穴

这一篇来说说大肠俞穴。古语说:大肠,大肠腑也。俞,同腧、同腧,又通枢。内通大肠,大肠之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,可畅胃去滓。

大肠俞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,大肠主传导,主要功能是将体内的渣滓排出体外,大肠俞可通肠导滞、调理肠胃,主治腹痛、泄泻、肠鸣等大肠疾病。

精确定位:大肠俞穴在脊柱区,当第4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

精确定位大肠俞穴

取穴窍门: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,旁开2横指处,即是大肠俞穴。

大肠俞穴的取穴窍门

一按就灵:腰痛有肾虚和风湿之分,肾虚腰痛以肾俞为主,风湿腰痛则宜用大肠俞穴。按摩时,两手拇指按住两侧大肠俞穴,向下扣按,以感觉舒适为宜。

小贴士:大肠俞穴位于人体第4腰椎与第5腰椎棘突之间,这里正好是坐骨神经的发源地,中医多取大肠俞穴治疗坐骨神经痛,原因就在于此。

 下一页 大肠俞穴的养生功效和按摩保健方法

导读:按摩大肠俞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腹痛、腹胀、便秘、肠鸣、坐骨神经痛等。大肠俞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,怎么找?本文图解大肠俞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。

【图解大肠俞穴位的位置】

大肠俞穴位属足太阳膀胱经,位于腰部,当第4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
大肠俞

【按摩大肠俞穴位的作用与好处】

缓解治疗腹痛、腹胀、便秘、肠鸣、腰脊痛、坐骨神经痛、阑尾炎、肠出血、肾炎等。

大肠俞穴人体穴位配伍:大肠俞穴配气海穴、足三里穴、支沟穴治便秘。

大肠俞穴的功效:理气降逆,调和肠胃。

【温馨提示】

按摩大肠俞穴的手法:按摩大肠俞穴时先将手搓热,然后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大肠俞穴6秒钟,如此重复10次。

针刺大肠俞穴的方法:大肠俞穴直刺1-1.5寸,局部酸胀,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。

艾灸大肠俞穴的方法:大肠俞穴艾炷灸或温针灸5~7壮;大肠俞穴艾条温灸10~15分钟。

 下一页 大肠俞穴的临床应用

大肠俞穴的临床应用

【主治病症】

1. 运动系统疾病:腰腿痛,腰痛,骶髂关节炎,骶棘肌痉挛;

2. 消化系统疾病:腹胀,腹痛,腹泻,肠炎,痢疾,便秘,小儿消化不良;

3. 外科系统疾病:阑尾炎,肠出血;

4.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:坐骨神经痛;

5.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:遗尿,肾炎,淋病。

【人体穴位配伍】 配气海穴、足三里穴、支沟穴治便秘。

【穴义】大肠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
1.直刺0.8~1寸,局部酸胀,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。2.向下平刺2~2.5寸,透小肠俞,局部酸胀,针感可向骶髂关节放散。

灸法:
艾炷灸或温针灸5~7壮,艾条温灸10~15分钟。

【穴位解剖】
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背阔肌、骶棘肌、腰方肌、腰大肌。皮肤由第三、四、五腰神经后支分布。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,有腰动、静脉经过。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,呈纺锤形。起于第十二胸椎、上四个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,止于股骨小转子。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,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、外侧和肌腹。腰大肌的前面还有输尿管由肾门行经到盆腔。

【名解】大肠,大肠腑也。俞,输也。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
【气血特征】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。

【运行规律】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,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。

【功能作用】外散大肠腑之热。

【治法】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,热则泻之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

【肠痈】

主穴
天枢穴 上巨虚 阑尾穴 阿是穴

配穴

发热配曲池穴、大椎穴;

呕吐配上脘穴、内关穴;

便秘配腹结穴;

腹胀配大肠俞穴、次髎穴。

方义 本病为大肠腑病,故取大肠募穴天枢、下合穴上巨虚(合治内腑)以通调肠腑,清泻肠腑积热。阑尾穴是治疗肠痈的经验效穴。针刺阿是穴可直达病所,畅通患部气血,消痈止痛。上述三穴合用,共奏逐腐通肠之功。



【痔疮】

主穴 承山穴 会阳穴 次髎穴 长强穴 二白穴

配穴

湿热下注者,配大肠俞穴、阴陵泉穴;

气虚下陷者,配灸神阙穴、百会穴。

方义 承山、会阳、次髎均为膀胱经穴,取三穴用泻法,清泻肛肠湿热,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;长强穴属督脉,位近肛门,刺之可直达病所,请利湿热;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效穴。



【坐骨神经痛】

主穴 环跳穴 委中穴 阳陵泉穴 绝骨穴 昆仑穴

配穴

腰椎旁有压痛者,配同骨节段的华佗夹脊穴;

腰骶部痛者,配大肠俞、次髎穴。

 


【慢性泄泻】

主穴 天枢穴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

配穴

脾胃虚弱者,配脾俞穴、太白穴;

肝气郁滞者,配期门穴、太冲穴;

肾阳虚衰者,配肾俞穴、命门穴、关元穴;

腹胀者,配公孙穴;

伴有脱肛者,加百会穴。

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,故取大肠募穴天枢,大肠背俞穴大肠俞,俞募相配,调理肠腑气机;足三里健脾和胃,消胀止泻;三阴交健脾利湿,疏肝补肾,脾虚、肝郁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。

这篇人体穴位查询《大肠俞穴的准确位置图,及作用与好处》,目前已阅读次,本文来源于人体穴位网,在2021-09-18 00:00发布,该文旨在普及中医穴位知识,如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师。

网站地图